检测类型房屋质量检测
服务内容办理验厂手续、工业厂房、外资验厂、外商外企
房屋危险性鉴定应按A、B、C、D 四等级
质量检测可靠性检测
所在地深圳
收费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协商
出报告时间3-7天
是否现场检测是
检测报告有
检测方法量尺、探针等
服务合同一式三份
检测范围学校/宾馆/厂房/小区/民房/幼儿园
检测项目楼房完损性鉴定,厂房检测
检测地区全国
房屋正常使用性鉴定,该类型房屋鉴定侧重考虑是否影响使用人正常的使用性,比如装饰装修破损、漏水、空鼓等现象等。而查勘中更侧重于对图纸的复核,现场的实际环境。往往产权补登或者改变房屋使用功能等常进行此类型的房屋鉴定。承担,而发现时间相隔时间越长对于越不利;房屋沉降检测一般是由第三方房屋鉴定机构进行检测鉴定,在进屋沉降检测前房屋鉴定机构的选定也是十分重要的。
结构混凝土房屋现场检测方法主要有:回弹法、超声法及取芯法,不同检测方法均有优劣,在对混凝土的破损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下为几种混凝土现场检测方法的具体介绍。1.回弹法:非破损法以混凝土强度与某些物理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基础,测试这些物理量,然后根据相关关系推算被测混凝土的标准强度换算值。回弹法是目前国内应用为广泛的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方法,其优点有:对结构没有损伤、仪器轻巧,使用方便、测试速度快、测试费用相对较低、可以基本反映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规律。回弹法检测原理为:回弹法是利用混凝土表面硬度与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用一弹簧驱动的重锤,通过弹击杆(传力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测出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即回弹值(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作为与强度相关的指标,同时考虑混凝土表面碳化后硬度变化的影响,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
1.抗震(1)《建筑抗震标准》 G023-2009(2)《民用建筑可靠性标准》 G292-1999(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011-2010(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068-2001(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223-2008(6)《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2.现场检测(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1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300-2013(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203-2011(4)《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15-201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204-2015(6)《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44-2004(7)《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136-20013.荷载及结构验算(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009-201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010-201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003-201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007-201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011-20104.现场检查及检测资料5.其他有关资料
地基评定标准:
1.1一般规定 1.1.1 危险构件是指其承受能力、裂缝和变形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结构构件。 1.1.2 单个构件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础 1)立柱基:以一根柱的单个基础为一构件; 2)条形基础:以一个自然间一轴线单面长度为一构件; 3)板式基础:以一个自然间的面积为一构件。 2 墙体:以一个计算高度、一个自然间的一面为一构件。 3 柱:以一个计算高度、一根为一构件。 4 梁、檀条、搁栅等:以一个跨度、一根为一构件。 5 板:以一个自然间面积为一构件;预制板以一块为一构件。 6 屋架、桁架等:以一为一构件。 1.2 地基基础 1.2.1 地基基础危险性应包括地基和基础两部分。 1.2.2 地基基础应站点检查基础与承重砖墙连接处的斜向阶梯形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状况,基础与框架柱根部连接处的水平裂缝状况,房屋的倾斜位移状况,地基滑坡、稳定、土质变形和开裂等状况。 1.2.3 当地基部分有下列现象者,应评定为危险状态: 1 地基沉降速度连续2个月大于2mm/月,并且短期内无终止趋向; 2 地基生产不均匀沉降,其沉降量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1)规定的允许值,上部墙体产生沉降裂缝宽度大于10mm,且房屋局部倾斜率大于1%; 3 地基不稳定产生滑移,水平位移量大于10mm,并对上部结构有显着影响,且仍有继续滑动迹象。 1.2.4 当房屋基础有下列现象者,应评定为危险点: 1 基础承载能力小于基础作用效应的85%(R/γOS<0.85); 2 基础老化、腐蚀、酥碎、折断,导致结构明显倾斜、位移、裂缝、扭曲等; 3 基础已有滑动,水平位移速度连续2个月大于2mm/月,并在短期内无终止趋向。
现状:房屋标准“寿命”50年
房屋的“寿命”究竟有多长?房屋安全员们给出的是,按照建筑结构设计基准期来算是50年。房屋从交付使用之时开始,就是投入维护的开始,如不及时维护或维护不当,房屋的安全性、可靠性就会严重降低,使用寿命也会大幅缩短。根据一些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的房屋中,有很大一部分已进入了“中年”或者“老年期”,但是由于对后期维修投入不足,房屋的失修、失养现象比较普遍。
如果后期维护得好,房屋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延长。
但是,由于武汉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人为使用不当等因素,部分房屋提前寿命终结。一些居民随意在自己的房屋内“敲敲打打”,给一栋楼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安全员们就曾亲见一栋楼因为36户居民家里改建无烟灶台而将大楼的一侧墙壁掏空。
分析:自然老化是主要原因
究竟有多少危房?它们哪里?房屋安全员们表示,暂时没有准确的数字,他们目前只有申请要求的房子,去年,武汉市要求他们检测的房屋总面积是80多万平方米,其中危房的面积约在12万平方米。
安全员们介绍:危房产生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
房屋先天不足。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对房屋的技术标准要求较低,包括设计、用料等,较现在的标准而言,都要宽松许多,所以当时合格的房屋,按照现在的标准要求,可能就是不合格的。
受到外力作用。开挖地下停车场,机械打桩的振动,会导致附近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房;大量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化等,均会造成房屋地基基础的下沉、变形及承载力降低,进而造成上部结构的开裂、倾斜,甚至倒塌。
自然老化、损耗。这种正常损耗原因形成的危房要占到危房总量的85%以上。
房屋后天失调。房屋建成后,有些住户疏于对房屋的保养,遇漏水不管,遇裂缝不理,时间一久,小问题也成了大问题。尤其是加层、违规装修等伤害房屋结构等行为。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台风、地震等也能对房屋造成伤害。
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一些探讨:
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即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对可靠度的定义是:“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故结构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度量。前面所说的“预定功能”,一般是以结构是否达到“极限状态”来标志的,并以此作为结构设计的准则。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实质上是结构可靠(有效)或不可靠(失效)的界限,故也称为界限状态。
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承载能力或不适用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状态时,应认为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 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阳台、雨篷的倾覆)等;
(2) 结构构件或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
(3) 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 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5) 地基丧失承载能力而破坏(如失稳等)。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这种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当结构或结构构件出现下列状态时,应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 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 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如水池开裂引起渗漏);
(3) 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4) 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http://www.zcgcjss.com